涂装设备生产厂家-郑州冠图涂装设备有限公司

13838377798

新闻中心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

国际原材料的垄断使得中国制造业风险加剧

文章来源:郑州冠图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:2017-10-09 点击数:7675

从国际组织、高层领导到学者民众,都已开始关注和判断经济会否出现二次探底。担忧会出现二次探底的主要理由是:各国经济恢复比较缓慢,一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,欧洲的债务危机有可能拖累欧洲经济复苏。同时,高财政赤字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开始衰减。

    相反,坚持二次探底不会出现的观点则认为:货币政策、产业政策、信贷政策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,就业数据、制造业订单、企业盈利等指标都显示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将得以延续。从长期来看,中国出口成本优势将得到保持,中国经济将从外部继续获得动能,保持稳定增长。

    海关总署公布的6月进出口数据显示,我国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刷新了2008年7月的历史记录,创出历史新高。6月当月进出口值增长39.2%;出口增长43.9%,延续了二季度进出口双双持续增长的势头。这一数据似乎支持了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观点,有助于打消悲观预期,但还没有到非常乐观的程度。

    6月的数据,一方面是由于2009年以来欧美企业观望后突击补库存的结果,另一方面也是年底进口高峰的滞后反映。当欧美企业库存回归正常状态后,中国的出口增速也将逐步放缓。事实上,莫尼塔的调研显示,钢铁产品、轻工纺织等一般消费品的订单数都有一定程度下滑,电子消费品、机械等机电产品订单也开始出现疲软。

    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在扑朔迷离的市场背后,企业才是真正了解和决定经济走势的关键。通过对出口企业的调研发现,日益强化的原材料垄断正在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,加剧了二次探底的“阵阵寒意”。

    在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背景下,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原材料成本、劳动力成本以及交易费用。随着劳动力供求结构的转变及新《劳动法》的实施,劳动力成本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,并且极难回转。在交易费用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,原材料成本就成为制约出口企业最重要因素。当原材料成本大幅涨价,而欧美市场又无快速繁荣,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缩小,“釜底抽薪”就会造成经济探底。

    造成中国原材料垄断可能的基础,是产业链条的扭曲,即上游产业的垄断经营和下游产业的自由竞争。由于下游产业面对的充分竞争的国际市场,企业只是均衡价格的接受者,盈利只能随着成本而变化。而那些居于产业链上游的垄断产业只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,在国内市场上几乎不存在着有效竞争者,在国外竞争者又被限制进入的情况下,垄断产业极容易通过抬高原材料价格来牟取暴利,而竞争性产业的成本优势却在一步步丧失,最终退出不景气的国际市场。

    以纺织业为例,这一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产业就正在遭受原材料垄断的冲击。据国外调查机构显示,去年底今年初,纺织原材料纱线(包括化纤和有机原料)的价格涨幅达44%至65%。化纤原料上涨幅度最快的是腈纶,价格涨幅达80%。此外,据商务部援引外媒的消息,目前丝绸成本已飙升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。自2008年11月以来,棉花价格涨幅接近70%。虽然有人将价格暴涨归结为纱线生产商几年来压缩产能的结果。但不可否认,由于非棉纺织原料大都是石油产品,垄断性的石油化工产业具有强大的定价权。抬高价格是所有垄断者得到暴利的必然选择。

但原材料垄断者却很少去考虑,2010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,有可能造成下游纺织和服装消费市场的疲软和有关制造业的受损。 
    同样值得警惕的是,6月的进口均价保持了前5个月明显回升的势头。铁矿砂、大豆(资讯,行情)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价增幅不小,显示了国际原材料垄断组织的力量。在国际原材料垄断价格和国内原材料垄断价格的双重挤压下,中国经济可能被拖入底部的风险正在加大。

在线咨询

13838377798